包拯是哪里人?包拯是什么样的人?包拯的父亲是谁?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包拯出生在庐州合肥县(今安徽合肥)一个高级官员的家庭里。父亲包令仪,字肃之,宫居朝散大夫、虞部员外郎,管理着国家的山泽苑林。包拯小时候,不讲吃,不讲穿,严守父教,刻苦读书。乡试中,他虽然名列前茅,但一不骄,二不懈,谦虚谨慎,尊重师长和学友,受到了人们的赞扬和好评。

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朝廷举行全国性的大科举。在人们的劝说下,包拯辞别了年老多病的父母,来到了京师开封(今河南开封市)。

这一年的三月,京师开封的大街上,人们熙熙攘攘,车如流水,马似游龙。尤其是城里的大相国寺和玉津园、金明池、琼明苑等皇家御苑(御苑在清明前后定期开放,供人们游览),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常。这些暂且不说,单说那包拯来到京师以后,无心留恋春光,在远离闹市的一个幽静的地方寄居下来,专心读书,准备应考。

过了几天,考试开始了。在考试的过程中,包拯场场顺利,成绩优异,心里十分高兴。考试完最后一场,他想:来京师这么些天了,开封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有哪些名胜古迹?他准备趁发榜前的时间,游览一下开封城,也好开阔开阔眼界。于是,他便决定先到大相国寺去看看。

第二天清晨,一轮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光芒。包拯走出大门外,回头看了一下春景如画的庭院,便向大相国寺走去。

包拯正往前走着,忽听后边有人喊道:“包仁兄,等一等!”

包拯停住脚步,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一起应试的年轻举子。这位举子是一个吏部官员的儿子,是个平庸之辈。他来到包拯跟前,笑嘻嘻地问:“包仁兄,此次考试应对如何?”

包拯早就认识这位举子。在和他的接触中,包拯知道他虽然才学不佳,但醉心于功名,迷恋官途。对此,包拯是不大高兴的。所以,包拯漫不经心地说:“考试好坏本无所谓之事,何必说它。”

“什么?包仁兄,这次考试关系着一生的前途命运,你怎么这样漠然视之?”

包拯看了看他,没有吭声。

那举子见包拯对做官仍没有表现出什么兴趣,就说:“包仁兄,当今之世唯有做官才是人生的通途呀!一旦做官,纳财进宝随之而来。谁不想在官场里.....”说着,他向包拯嗤嗤一笑。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9516
  • 今日 45
  • 访问量 1901639
  • 浏览排行
  • 点赞排行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