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奉公廉洁,包拯离开端州时,百姓们为什么不敢送他礼物?

包拯来到库房,亲手点数了端砚的块数,又查阅了历年征收、进贡及其它支出端砚的帐目。并让书吏把历年来使用端砚的情况,支付给砚工的工钱以及官绅们从中贪污的事实,详细地说了一遍。书吏不敢隐瞒,还主动把自已从中捞取的油水也一一说了出来。

查库之后,包拯进一步感到端砚是一个严重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官吏的贪污之风,没法扭转,老百姓的苦难就更加沉重。所以,他亲自拟写了一道告示。告示上写着:

一、州中官吏和士绅贪污的端砚,一律交归府衙。

二、工匠制作贡砚的工钱由州库按价付足,不再向老百姓摊派制砚赋税。

三、库存端砚作今后数年的贡品,任何人不得擅自取用。

四、被征制作贡砚的种田人,一律归家务农。

这告示贴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就欢声雷动。告示贴到羚羊峡,工匠和他们的家属们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与此同时,包拯又把处理端砚的详细情况,上奏朝廷,要求对贪污过贡砚的官吏严加惩办。

包拯在端州做官两年多,严守法纪,体察民情,公正理案,享有清名。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经御史中丞(最高监察长官)王拱宸的推荐,包拯被调进京城。

包拯在离开端州之前,带着包兴又到羚羊峡去了一趟。这一次,他们先到七星岩,观赏了屏风、阆(lang)风、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等七座石岩。然后沿石级登上岩顶,游览了大觉寺、玉皇殿。同时还欣赏了石壁上天然形成的各种图画,什么鲤鱼吐水、母鸡伏雏、犀牛望月。还有龙、风、狮、像、笋等。这些图画,形像生动,活灵活现。游览之后,他们又到了制砚区。砚工中有认识包拯的,急忙跪下迎接。包拯把他们一一扶起,询问了他们的生活情况。他们都说比以前好多了,千恩万谢,感激包拯。

在包拯离开端州那天,官员士绅和百姓们都来送行。他们都知道包拯奉公廉洁,谁也没敢给他送什么礼物,只是恋恋不舍地欢送。快到中午了,包拯才辞别了众人,骑上马,和包兴一起离开了端州城。

包拯他们走了一段路程,转弯来到一座山下的小河边。包拯看着那一座座翡翠般的山峰和清清的河水,又高兴又留恋。所以便叫包兴下马来休息一下,再欣赏欣赏这南国的秀丽风光。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9966
  • 今日 0
  • 访问量 196995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