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刘绩一起举事反莽,更始帝入洛阳后被派往河北去的刘秀是东汉政权的创建者。这里不妨简述其家世及经历,以对他有较完整的认识。他原是西汉刘氏宗族中的一支,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其七世祖刘发为长沙定王,曾祖时代举族由南方迁至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刘秀即生于此。秀字文叔,兄弟三人,长兄演,次兄仲。父刘钦曾为南顿(治所在今河南项城西)县令。可见此时刘秀家在刘氏宗族中,与皇帝已相当疏远,不过仍是当地的大地主。有一次刘秀为其叔父春陵侯敞“讼逋租”,竟有“租二万六千斛,刍藁钱若千万”。刘秀9岁丧父,即养于另一叔父良家。
生长于豪富家庭中的刘秀,自幼读书,青年时代曾到长安,从中大夫庐江许子威学《尚书》。不过只能“略通大义”而已。王莽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之际,刘秀在南阳经营自己的田产。地皇三年(2 2年),南阳饥荒,刘绩之宾客劫人,牵连刘秀,为避官府追捕,他躲至新野(今属河南)豪族邓晨家。此时的刘秀只是一般的纨袴子弟,根本没有夺取天下之志,所向往的无非是一般地主所追求的官、财、色,他曾表示过自己的理想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执金吾”是巡行宫殿外的、秩“中二千石”的官职,阴丽华乃新野当地大地主的女儿。可见,当时刘秀与一个普通的贵族、地主子弟没什么两样。
在新野,刘秀与邓晨等贩卖粮食于宛(今河南南阳市),并结识了宛县大商人“着姓”
李通。“时南阳旱饥,而上田独收”,这一伙豪族富商,自然大发横财。此时,西汉末年农民起义浪潮已席卷全国。地处中原的南阳、新野、宛城也处于南方新市、平林和北方赤眉军的夹击之中。当地豪族地主也纷纷组织武装自保。李通之父李守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已观察到新莽政权必被推翻的趋势,曾对李通说,“刘氏当兴,李氏为辅”。于是,李通即以八个字,冒称谶文,怂恿刘秀举兵。刘秀初尚不敢冒此风险,但后来见赤眉军已南入颍川;新市、平林军已北进南阳,又念兄刘绩、李通等“素结轻客”,平时早结有一批敢于冒险之徒,有一定势力。2 8岁的刘秀最后下决心起事。
反莽战争中的刘秀 地皇三年(2 2年)十月,刘秀与李通及其从弟李轶等起兵于宛。
刘秀兄刘绩发春陵子弟七八千人,自称“柱天都部”,构成了这支武装的基本力量,加入了势如排山倒海的反莽战争。
起事开始后,刘绩即派人与新市、平林兵联系,与其帅王凤、陈牧相配合,共攻长聚、唐子乡,杀湖阳尉。在取得初步胜利之后,因军中分财不均而起内讧,刘秀乃“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开始显露出组织才能。
不久,刘秀、刘演所率武装在小长安聚被王莽的甄阜、梁丘赐军大败。刘秀姐元及次兄仲和宗族数十人皆死于此役。新市、平林兵也纷纷离去。在此危难关头,刘绩通过驻扎于宜秋的下江兵首领王常,向诸路农民军晓以利害,最后终将新市、平林两军联合起来,于兰乡打败甄阜、梁丘赐军,尽获其辎重,使形势转危为安。更始元年(2 4年)
正月,又继续取得胜利,斩甄、梁二将,杀王莽军2万余人。到这时,刘氏所率的南阳宗族武装集团,已成为对王莽威胁最大的一支军队。因为绿林、赤眉等起义军虽“众数十万人”,但“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及后汉兵刘伯升(绩)起,皆称将军,攻城略地”。
刘氏所率的武装显然比绿林赤眉军有较好的组织纪律,这才使王莽闻之“忧惧”。刘氏兄弟在反莽联合武装中的名声也日益增高。
如前所述,南阳地主武装与农民起义队伍的联合,到地皇四年(2 3年)二月,在建立更始政权的时候开始出现了裂痕:以南阳豪富为主的地主集团欲拥刘绩,而新市、平林等农民武装则拥刘玄。终因农民武装居绝对优势,刘玄被立为更始皇帝。三月,就发生了昆阳大战。在昆阳战役中,刘秀以其勇敢、机智,使义军转败为胜,奠定了推翻王莽政权的基础。
尽管刘秀、刘绩兄弟投入到反莽战争的目的,与农民起义军根本不同。但在推翻王莽政权的过程中,是有其一定功绩的。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