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学文化
云修行
清朝历史
明朝历史
宋朝历史
唐朝历史
首页
/
刘余莉
/
正文
2025-07-22 12:16
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传统德目的现代阐释(下)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历史和现实也都反复证明,从政者有德行,社会才会风清气正,人民才会幸福安康,国家才会兴旺发达。作为传统道德规范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传承发展而来,每一种德目都有着不同的层次境界,蕴含着深远的智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这些德目既传承中华文明血脉,又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高标准和内涵,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深入体会、继承其中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道德认知,强化道德自律,真正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礼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向来知书达礼,以诗礼传家。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在中国古代是如此地受重视。有些人觉得,古代的礼可能只是一些无用的繁文缛节。实际上,持这种观点的人并没有领会到“礼”的真正精神。那么礼的真正精神是什么?
我们认为,礼其实是指有礼有节,遵纪守法。它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建立界限。简单地说,就是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养成为人处事不过分、不越界的习惯。
现在很多人谈到“礼”,总想到送礼、讲人情、拉关系。这都是因为对“礼”的认识不正确导致的。一些领导干部们手握权力,容易在觥筹交错、利益交换中对“礼”形成错误的认知,把“礼”等同于礼金、礼品,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作风问题。比如有的干部红白喜事虽不请客却收礼,认为这是正常的人情往来,有的送礼和收礼穿上“隐身衣”,礼品册、电子礼品卡等花样繁多。巨大的人情关系网,把一些人网在里面。你来我往,彼此间有着还不清的人情债;你有圈子,我有圈子,大家竞相找圈子、入圈子,人际关系因此变得复杂庸俗。传统的礼德精神逐渐被污染,变成了收受贿赂、贪得无厌的遮羞布。
因此,我们必须要回到经典中,去还原“礼”的真实面目,遏制住打着“礼”的幌子搞不正当交易的歪风邪气。《群书治要·礼记》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可见,在中华文化中,礼是秩序的代表,其核心是“敬”,是对人、事、物怀有诚敬之心的外在体现。
对于个人,礼意味着礼仪教养。它不仅是与人交往的尺度,也是自身道德涵养的体现。对于社会,礼意味着法纪法规、条例规范,是对秩序的维护,也是对人们的保护。对于天地万物,礼意味着诚敬有度,表达的是对万物生灵的敬畏。因此,礼的实质,是知敬畏,守规矩,遵法纪,有教养。今天的各种纪念庆典活动、国礼互赠等等,都是传统礼德的体现,发挥着社会教化的作用。虽然时代在不断前进,但是中国人对和谐有序的向往永远不变。
义
义,并不是简单的兄弟仗义或是江湖义气,而是崇尚正义,合于时宜。
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义,就是人最正确的道路。人生道路有千万种选择,有的走向光明,有的却以深渊为终点。身为领导干部,身居显位,手握权力,面对的诱惑和考验远比一般人要多。在各种诱惑考验的环境下,领导干部要走得远,心里必须要有一杆秤,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合于道义,要走人生的正道,不坠入贪求财富、攀附权势的深渊。
《群书治要·礼记》曰:“义者,宜也。”义还蕴含着合乎时宜、进退得当的深意。这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处事的智慧。那么如何才能合乎时宜呢?就是要如同古人一般,发扬“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做到与时俱进。党员干部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看问题、作决策、干工作还是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这样的话,不仅会跟不上时代、做不好工作,而且会贻误时机、耽误工作。与时俱进不当口号喊,而是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这便是循义而行,是中国人合乎时宜的传统智慧。
循义而行,领导干部还应勇于担当,积极做事,推动改革创新。而对于改革,一定要把握好一点:成功的变革,都不是单纯的改变,而是承续与建设并重,既扎根于历史传统,又能够与时俱进。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发生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变法变革,每一次成功的改革都承续了原来合理、积极的因素。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这正是传统义德的真谛。
廉
廉,是一种廉洁无私,克己奉公的传统美德。有的人认为,廉就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和约束,是一种限制。但事实上,它更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保护,让大家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群书治要》记载了公仪休的故事,他就很明白这个道理,非常主动地去保持自己的清廉德行。公仪休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鲁国当宰相,有很多人来讨好他。但是他为官清廉,对属下要求也很严格,从来不收礼,也不与民争利。公仪休很喜欢吃鱼。有一次,有人就投其所好,送他鱼吃。但是公仪休却拒不接受,派人把鱼送了回去。送鱼的人就问:“我知道您爱吃鱼,所以特意选了一些上好的鱼送给您,您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答说,正是因为自己爱吃鱼,所以今天不能接受对方的鱼。身为宰相,自己爱吃鱼,自己去买不就好了吗?但是如果今天接受了别人的鱼,就会因为受贿被关进监狱,那还能再吃到鱼吗?这就是公仪休的明智之处。他深切地明白,廉德并不是别人对他的约束和要求,而是保证自己走得长远幸福的根本所在。因此,公仪休不需要别人监督,自己主动远离腐蚀诱惑,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眼下的一些落马官员失节失守,这些人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欲望无穷,欲壑难填。欲望的膨胀必然导致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淡化,道德修养滑坡,言行举止失范,最终栽进罪恶的泥潭。领导干部若想保持自己思想的纯洁性,必须要建立起不想腐的道德自觉,把“廉”字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做到讲规矩,守纪律,涵养自身的廉洁之气。
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晏婴曾说:“廉者,政之本也。”古人早已认识到,官员的廉洁是政体延续的命脉所在。廉不仅是保护领导干部们的一个重要护栏,也是保证国家兴盛繁荣之所在。每个领导干部的作为都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自觉主动地去提升自己这方面的德行。
耻
耻,是一种道德自觉。什么叫知耻?在知道自己的过失时会产生羞耻感,从而改正过失。因此,羞耻不仅是一种情感,背后也暗藏着理性思考与道德判断。
《论语》里记载,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孔子回答说“行己有耻”,意思就是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要有羞耻之心。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知耻是非常重要的。《孟子》也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连羞耻心都丧失了的人,都不配被称作人了。人只有知耻,生出惭愧之心,勇于改过,才不会做出不孝、不悌、不忠、不信、不礼、不义、不廉的事情。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知耻更是做官做人的底线。只有不断反省,解剖自己的思想,才能知有所不足,唤起改过自新的勇气,激发出自我改造的巨大力量,提升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管子》曰:“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如果大家都做到了礼义廉耻,那么社会上下就会秩序井然,每个人都会加强自我约束,尔虞我诈、歪风邪气自然也就没有了。管仲的这段著名言论流传千古,即使是到了今天,这段话依然道出了对个人修身、社会发展十分有益的见解,让人深受启发。
【注:原载《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年3月10日】
上一篇: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对你好不好,要依此“九虑”
下一篇:万邦来朝,解密唐朝万邦来朝背后的原因
相关推荐
07-03
1
张四维是张居正的学生吗?历史迷雾中的师生疑云
05-16
2
道家传统:张天师为什么要立下“四不吃”的规矩,你知道是哪些!
05-13
3
大明文臣张四维,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05-10
4
商鞅变法的目的,商鞅变法取民为信
04-10
5
清初四王:传统笔墨的集大成者与艺术范式的塑造者
03-20
6
四面楚歌之计策探秘:背后目的与深远影响
03-18
7
董卓迁都长安之谜:背后的深层目的与战略考量
01-10
8
嫪毐蕲年宫之变及嬴政的真实目的探析
10-31
9
赵匡胤简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目的?
06-15
10
“有子”的故事——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桥梁
05-06
11
诸葛亮为何要害死赵云 诸葛亮有什么目的存在
发表
更多评论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文章
10506
今日
0
访问量
2044515
浏览排行
点赞排行
07-17
1
刘备和刘禅、刘协、刘焉、刘璋、刘表、刘琦等人,都是什么关系?
07-18
2
【道法】先天一炁火雷张使者祈祷大法|道教玄宗,窥探天机
07-17
3
明朝洪应明官位考辨:从仕途轨迹看其身份之谜
07-17
4
沙陀双璧:李嗣本与李嗣源的传奇人生与时代交响
07-17
5
汉武帝与王娡:母子情深背后的权力共生与情感羁绊
07-18
6
豪格结局:权力漩涡中的悲剧英雄
07-18
7
曾国藩与穆彰阿:师徒之谊与时代洪流中的命运交织
07-18
8
钮祜禄·讷亲之子:隐入历史尘埃的家族余晖
07-17
9
章惇与苏轼:从挚友到政敌的北宋传奇
07-17
10
曾布的婚姻与情感:一位北宋名臣的夫人之谜
07-17
1
马宫未任大司马:历史脉络中的官职辨析
07-17
2
曾布的婚姻与情感:一位北宋名臣的夫人之谜
07-18
3
朝鲜女人为什么只穿裙子?连金日成都说“裤子是男人穿的”!
07-20
4
攻进北京前。李自成向崇祯帝提了什么样的条件?
07-20
5
朱由榔的皇室血脉:七子命运与南明悲歌
07-20
6
固伦温宪公主与雍正:血浓于水的皇室兄妹情
07-20
7
蒋士铨的诗学流派归属与文学精神
07-20
8
金农代表作品:笔墨间流淌的文人风骨
07-20
9
七种情况下千万不能杀生!小心后果!
07-21
10
李斯与赵高合谋:权力与生存的抉择
标签列表
紫禁城
(5)
赵云
(123)
景穆帝
(1)
太子
(75)
杨广
(34)
刘恒
(18)
皇位
(49)
汉献帝
(30)
皇后
(36)
朱高炽
(7)
李世民
(75)
武则天
(129)
战国时期
(32)
彭城
(11)
宰相
(63)
李白
(47)
项羽
(147)
蒙恬
(19)
吕不韦
(15)
储秀宫
(1)
慈禧太后
(15)
刘秀
(41)
赵国
(22)
高渐离
(1)
勾践
(25)
高延宗
(1)
慈航普度
(1)
观世音
(1)
秦王
(11)
圣人
(3)
张飞
(94)
刘邦
(219)
夫人
(71)
诗人
(41)
曹植
(21)
诸葛亮
(250)
司马懿
(98)
孙子
(16)
吕布
(111)
公主
(118)
网站分类
历史故事
历史考古
春秋战国历史
阿飞说剧
诗词雅言
命理易学唐老师
魁哥说历史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三国历史
诗然散文诗歌
命理研究
真九归医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明朝历史
外国诗歌精选
八字预测命理
道家古詩詞
清净的本源
佛答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分享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关闭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