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后诗作是哪一首?《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创作的背景及意义

杜甫为了避臧玠之乱,从潭州回到了衡州。不久后,就接到了在郴州任录事参军的舅父崔伟的信,让杜甫投奔他,杜甫一家人就乘船前往郴州,路上遇到了大暴雨,没办法继续前往,于是就返回长安,但是由于一直在水上,杜甫就一病不起。

“爸爸,药吃下去后好一些吧?”宗武关切地问。

“还是老样子,药一吃下去就出虚汗……我心里一直想着家乡……想着家乡的亲人……可是,北归…… 是不可能的了!”杜甫断断续续地吃力地说。

“爸爸,你不要这样想,过几天就会好的。”宗武凄然地安慰父亲。

杜甫吃力地支撑着坐了起来,宗武替他穿上衣服,扶着他坐在乌皮几旁边,这乌皮几还是从成都草堂带出来的,早已靠散,已经用绳子绑扎多次了。

杜甫从窗口望望野外,外面天色阴沉,远近茅屋,墙坍壁倒,一片荒凉的景象更使他伤感。他示意宗武出去以后,便用颤抖的手艰难地写那首尚未完成的诗歌《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在这***诗里,他写到当年因直言疏救房琯,触怒肃宗帝,贬官华州,最后弃官不就,从此开始了流亡生活;写到十多年来以野菜充饥的贫困生活,可以告慰的是自己还能安于贫困,不收非分的财物;写到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含泪恳求湖南亲友能够原谅自己的愚直,照顾自己的家小。当想到直到现在还是军阀割据,中原动荡,人民水深火热时,他不禁泪下如雨。他用颤抖的手,艰难地写下了下列诗句: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飘流在湘江上的那条破旧木船突然停止了行驶,船里一片哭声。杜甫就在那条木船上死去了。这个伟大的诗人的一生便这样悲惨地结束了。这是大历五年冬天,他五十九岁。

杜甫的枕边放着他最后篇诗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它向人们表明:杜甫在停止呼吸以前,还是关怀祖国,关怀人民,它向人民表明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伟大的人民诗人。

杜甫死后,遗体殡葬于岳阳。四十三年后,他的孙子杜嗣业才将他的遗体迁葬于偃师西北首阳山下杜预墓的附近,杜审言墓的旁边。

“此老至今原未死”(陆游诗)。伟大的诗人杜甫在封建社会里尝尽酸辛,终于结束了悲剧的一生。在艰难困苦中他曾经创作了大量诗歌,估计将近三千首,现在留存的有一千四百多首,给我国文学的发展以积极影响,许多著名诗人都从杜诗汲取了营养。“丹心老未折”,杜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宋代的大政治家王安石,民族英雄文天祥,爱国诗人陆游、辛弃疾,明未清初的顾炎武等都热爱杜诗,从杜诗汲取爱国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不朽的诗篇,在人民心目中,必将光辉灿烂,万古长存!真是:“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14763
  • 今日 29
  • 访问量 288628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