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秦州不到四个月,走投无路时,同谷县(今甘肃成县)县令写给他一封信,说那里天气暖和,山水幽美,良田里出产山药,山崖里有丰富的蜂蜜,竹林里有新鲜的冬笋,表示欢迎杜甫前去。“只要有一间茅屋安居,不挨冻受饿就可以了,我在生活上难道还会有什么奢望吗?”杜甫看完信说。
在十月的一个夜半,杜甫全家又离开秦州前往同谷。到了同谷,情况和原来的想法完全相反,那位同谷县令不过因为慕杜甫的诗名一时高兴,写信邀请请他。
在他到了同谷以后,杜甫一家在那里只能靠拣橡栗过活。这时杜甫才四十八,却已白发蔽耳。在风雪交加的冬天,有时他拿着侧头例山里挖掘黄独,因为大雪妆盖,难以寻找,空着两手回来,儿女饿得只是啼哭。他怀念着久已不通消息的远在东方的三个弟弟杜颖、杜观和杜丰。有时鸟儿东飞,也会引起他的惆怅:鸟儿呀,如果你们能送我到东方,和弟弟们团聚,该多好呀!他怀念着远在钟离(今安徽凤阳)的妹妹;已经十年不见了,几次想坐船前往,可是南方同样是兵火战乱,道路阻隔。
杜甫在同谷只住了一个月光景,实在无法再呆下去,全家又往成都去了。在成都西郊有条浣花溪,清澈的溪水曲曲折折地从西往东流着,溪边疏疏落落有些人家,春来处处花开夏天水里长满荷花,风景异常幽美。杜甫到达成都后住在浣花溪畔的草堂寺。
不久,他在附近找到一块空地,先开辟了一亩大的地方,在一棵相传有百年的高大的楠树下建造了一座茅屋。建造时,在成都做司马的表弟王十五给他送来了钱,他又写诗向各处要来各种树秧,请求崔实在春前把一万根桃树秧送来,向何医要蜀中特有的三年便能成荫的恺(aI北)树秘,向事续要细竹息的细……
经过两、以三个月的苦心经营,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草堂屋上冠的是白茅,窗门都面向着水。东壁上有名画家书偃画的两匹骏马:一匹正在吃草,一匹昂***晰。后来草堂又稍稍向四方扩展,茅亭旁有向外眺望的水槛,堂前栽种了四棵小松树,堂内设置了乌皮几。
夏天的午后,巢居在草堂的燕子,飞来飞去,自由自在;游息在锦江的鸭鸟,相亲相爱,人来不惊。杜甫和杨氏老俩口常常在草堂面对面下棋,棋盘还是杨氏用纸画的呢!十一岁的宗文和八岁的宗武正蹲着身子专心地敲针做钓鱼钩。
“经历了十年离乱,现在总算暂时有了一个安居的地方。”杜甫一边下棋边对杨氏说:“除了衣食还得依靠老朋友接济外,我是再也没有别的要求了”杜甫对当时比较安定闲适的生活很满意。他看了看宗文兄弟俩,又说:“嗨, 别看他们年纪小,在水里,一忽儿浮在水面,一忽儿潜入水底,象条鱼一样,真有两手呢:”杜甫很爱孩子们,晴天常伫立江畔,欣赏孩子们的游泳技艺。
“生活安定,心情闲适, 你最近写的一些歌味成都郊野和草堂景物的诗,一些描写自然景物和细小生物的诗,让人感到清新,给人一种生命的欢乐,比.杨氏往往是社用诗敬的第一个读者和评论员,她随口背证了一些诗句:
杨柳枝枝弱,批杷树树香。(《田含》)
圆荷淳小叶,细麦落轻花。(《为农》)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无数蜻蜒齐上下,一双鸿鹕(xT chi希斥)对沉浮。(《下居》)
………
杨氏的话还没说完,杜甫高兴地说:“前天,乘春暖花开,风和日丽,我独自漫步江郊,邻居黄四娘家园中裁满鲜花,那花呀,千朵万朵,把树枝都压弯了,花枝花叶把园中的小路都遮盖住了,连成一片。一双双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翩跹(pin xian偏仙)飞舞,不肯离开;树上的黄莺,正在起劲地鸣叫,没有任何人惊扰它们,它们感到非常自由自在。我完全被这烂漫的春光陶醉了,回来以后,写了《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qT欺,小路),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过,你对生活会这样满足吗?前几天你不是还一个人呆呆地遥望北方,叹息回乡路途遥远,自己好象天上的一片云朵似的飘浮不定,叹息剑阁常常被乱军所据,京东诸邵还在敌人盘据之下吗?你不是说过,在萧索的秋天,在夕阳西下时,成都城上传来鸣鸣的角声,听来更觉悲凉吗?你总是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杨氏说。
“还是夫人说得好,经过十年颠沛流离,有时我对目前的生活会感到自满自足,但这只是一闪念,对人民的痛苦,国家的灾难,我怎么能忘记呢?游武侯祠时,我触景生情,还簌簌地流下眼泪呢!”接着杜甫就讲了游武侯祠的情景。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