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下《夜客》的缘由,杜甫凭吊陈子昂遗迹,陈子昂是谁?

梓州的秋天,西风萧瑟,落叶纷纷;长空雁叫,分外凄清。杜甫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封书信,呆呆地望着远方。那信是妻子从成都寄来的,催他早点回去。

原来,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奉命入朝,杜严二人在政治上都是同房琯接近的人,关系较好,在成都时有往来。此次严武要走了,少不得要送一一程,于是杜甫一直把他送到绵州的奉济驿。

待杜甫正要返回成都,想不到成都少尹兼侍御史徐知道趁严武离蜀,便在成都叛变了。叛变者杀人取乐,老百姓血溅长街,成都转瞬间竞沦入难以想象的惨境。杜甫为了生活,只好到梓州投靠梓州刺史兼东西川留后章彝。滞留东川,本来已经非常孤独,现在收到妻子来信,更是无限惆怅。

那天夜里,杜甫辗转反侧,总是不能入眠。老天似乎和人过不去似的,迟迟不肯破晓;朦胧的月色,映入帘幕,远方的涛声,越来越清晰。想到妻子催归,杜甫不禁喃喃自语道:“夫人啊, 你应当了解我迟迟未归的苦衷啊!”他又想到自己并非没有才德,如今却既老且病,过着飘零的生活,不禁愤慨地说:“谁说圣朝不会埋没人才?这是怎样的圣朝?”十多年来杜甫已经养成了以诗遗愁的习惯,他写成了《客夜》一首: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叛乱很快被平定了。晚秋,杜甫把妻子从成都接到梓州,夫妻相见,悲喜交集。

梓州的属县射洪的金华山上有座玉京观,那里有唐朝著名诗人陈子昂的读书堂,杜甫久已想前去瞻仰,因此,他把麦子安顿好以后,就怀着崇敬的心情到射洪凭吊陈子昂遗迹去了。

陈子昂字伯玉,武则天时曾任右拾遗。他从小就刻苦读书。一次,京兆司功王适看了他的诗歌《感遇篇》,大加赞扬:“此子必为天下文宗(文学艺术上有重大成就,为众人推崇、奉为师表的人)。”陈子昂刚毅正直,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和政治热情,想施展自己的才能,做一番事业,他一再上疏,批评时政,慷慨陈词,凛然一世。

陈子昂曾明确提出过革新诗歌的主张,他批判了齐梁形式主义的文学倾向,指明了祖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和艺术成就,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开辟了唐朝一代诗风,是开元天宝时代文艺的先驱。不论他的人格还是诗歌都是后人楷模。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13641
  • 今日 32
  • 访问量 26987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